“车是好车,但交付和售后真的一言难尽。”一位小米SU7订车用户的吐槽,揭开了新势力车企在服务体系上的短板。近日,多位消费者分享了同时体验小米与特斯拉交付服务的经历,两边的服务差异引发热议——一边是频繁换对接人、回复迟缓的“草台班子”,另一边是跨省协调交付、全程贴心跟进的专业团队配资十大正规公司,这场对比让“服务力”成为新能源车竞争的新焦点。
从一位用户的真实经历来看,小米的交付流程堪称“煎熬”。3月下旬订车后,交付群在短短几个月内换了三位对接人,新接手的工作人员回复问题常常延迟5-6小时,甚至被用户吐槽“像人机客服”。更让人心急的是,长达140天的等待过程中,用户始终无法得到明确的提车时间,直到最终转订特斯拉并支付首付后,才收到小米“车辆已下线”的通知,时机颇为尴尬。另有用户反映,试驾时小米销售全程玩手机,仅让用户“自己网上了解功能”,与购车前的热情形成鲜明反差。
反观特斯拉的服务则尽显专业。一位用户本是偶然逛店试驾,却被销售的全程跟进打动:为帮用户快速领到补贴,主动对接跨省交付资源;贷款审批遇阻时,连夜协调工作人员解决;从早上九点到晚上十点,电话随叫随到,一周内就明确了提车时间。这种“交定金后更积极”的态度,与小米“付款后服务降温”形成强烈对比。有用户直言:“本来坚定选小米,试驾完特斯拉当场改了主意——不是车不好,是服务差距太明显。”
网友评论中,类似的体验差异并不少见。有人提到小米销售“没付款时天天打电话,付完定金就失联”,而特斯拉交付群“提车一年后提问仍有回应”;也有人指出小米的服务短板或许与产能紧张有关,“订单太多不愁卖,自然怠慢了个体用户”。不过更多人认为,服务体系的成熟度需要长期积累:“特斯拉2022年也曾有交付延迟问题,如今的顺畅是熬出来的,小米作为新人还需要时间打磨。”
对消费者而言,新能源车的选择早已不局限于硬件参数,从订车到提车的全流程体验同样关键。小米SU7凭借产品力收获大量订单,但交付和售后的“拖后腿”可能消耗用户信任;而特斯拉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配资十大正规公司,除了技术积累,完善的服务体系也是重要支撑。这场服务对比也给所有新势力车企提了醒:造好车只是第一步,让用户“买得舒心、用得放心”,才能真正留住市场。
民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